近期雞蛋價格暴跌,是供應激增、需求疲軟、天氣惡化等多重因素疊加的結果。具體分析如下:
一、供應端:產能過剩是核心原因
1. 存欄量達歷史峰值
2024年下半年養殖利潤較好,刺激養殖戶大規模補欄,導致2025年二季度新開產蛋雞數量激增。6月全國在產蛋雞存欄量預計達**13.4億只**,創近五年新高。例如山東章丘蛋價從年初10.2元/公斤跌至6.6元/公斤,跌幅達35%。
2. 老雞淘汰延遲
盡管蛋價跌破成本線,但因飼料成本高企(單斤飼料成本2.9-3元),養殖戶為減少損失延緩淘汰老雞,進一步加劇供應壓力。5月淘汰量僅增5%,遠低于去產能需求。
二、需求端:消費疲軟雪上加霜
1. 季節性淡季效應
端午節后消費慣性下滑,加上學校陸續放假,食堂等集團采購需求萎縮。6月無節日拉動,終端市場走貨緩慢。
2. 替代品分流消費**
豬肉價格持續低位運行,消費者轉向肉類替代,進一步擠壓雞蛋需求。同時夏季蔬菜、水果供應充足,居民飲食結構多元化,雞蛋消費占比下降。
三、天氣因素:梅雨季加劇流通困境
南方強梅雨影響
2025年長江中下游遭遇“10年不遇”強梅雨(6月8日入梅,持續40天),高溫高濕環境導致雞蛋儲存和運輸風險陡增。經銷商因霉變擔憂減少備貨,以清庫存為主,進一步壓制價格。
北方高溫抑制囤貨
華北等地持續高溫,居民隨用隨采,家庭囤貨意愿低迷,加劇市場冷清。
四、成本與虧損:價格跌破養殖紅線
養殖端深度虧損
當前產區蛋價普遍跌至**2.6~2.8元/斤**,較年初下降近40%,遠低于飼料成本線(2.9-3元/斤)。例如魯西南部分地區零售價跌至2.6元/斤,養殖戶每斤虧損超0.3元。
產業鏈惡性循環
虧損導致養殖戶被迫加速出貨,貿易商低庫存運營,市場形成“降價去庫存”的負反饋。
五、未來趨勢:短期磨底,三季度或現反彈
1. 6月仍存下行壓力
云南等地蛋價預計仍有0.1~0.25元/斤下探空間,全國均價可能觸底2.5元/斤。
2. 7月下旬后有望回升
供應收縮:持續虧損倒逼老雞淘汰加速,疊加高溫致產蛋率下降5%~8%,供應壓力緩解。
-需求回暖:8月中秋備貨啟動,疊加學校開學,集團消費回升。
預計反彈幅度**:若淘汰量超預期(同比增15%以上),旺季高點或達3.8元/斤;若去產能緩慢,則難超3.5元/斤。
下表總結了主要因素對蛋價的影響及未來變化預期:
影響因素 | 當前狀況 | 對蛋價的影響 | 未來變化預期
| 存欄量 | 13.4億只(近5年峰值) | ?? 嚴重壓制價格 | 7月后可能減少(加速淘汰老雞) |
| 消費需求| 節后疲軟+替代品分流 | ?? 需求不足加劇跌勢 | 8月后有望回升(開學+中秋備貨) |
| 天氣條件 | 南方強梅雨+北方高溫 | ?? 抑制流通和儲存 | 7月中旬出梅后改善 |
| 養殖成本 | 飼料成本2.9-3元/斤 | ?? 形成價格支撐底 | 可能進一步上升(豆粕漲價) |
| 產業心態 | 降價去庫存+低庫存運營 | ?? 形成惡性循環 | 可能轉向(若價格反彈) |
本次蛋價暴跌是**供應激增(存欄峰值)+需求疲軟(淡季+替代品分流)+天氣利空(梅雨季流通受阻)** 三重壓力下的必然結果。
對消費者:當前是采購窗口期,但需注意梅雨季雞蛋儲存,避免霉變。
對養殖戶:加速淘汰500日齡以上老雞,控制補欄規模,同時加強雞舍防暑降溫。
對貿易商:維持低庫存策略,關注7月中下旬供需拐點,適時布局中秋備貨。
未來蛋價回升力度取決于**產能去化速度與旺季需求強度**的博弈,行業需持續跟蹤淘汰雞進度及天氣變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