隨著國家市場監管總局《關于加強預制菜食品安全監管 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通知》正式發布,并將于今年7月1日起實施,預制菜行業迎來了史上最明確的身份定義和監管框架。這一政策“靴子”的落地,不僅重塑了預制菜的生產與消費格局,更對連接上下游的食材配送企業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機遇,一場供應鏈的深度調整與升級迫在眉睫。
一、新規核心解讀:劃清邊界,嚴控風險
-
明確定義,厘清范疇: 新規首次明確預制菜“以一種或多種食用農產品及其制品為原料,添加或不添加調味料或食品添加劑等配料,經調制等預處理、熟制或不熟制、包裝等工藝制成,并在一定條件下貯存、運輸及銷售的預包裝菜肴”的定義。這清晰地將即食、即熱、即烹、即配四類產品納入監管,尤其強調了“不添加防腐劑”的核心要求(真空包裝、冷凍冷藏除外),為行業劃定了清晰的賽道。
-
強化標識,透明消費: 新規強制要求預制菜必須清晰標注“預制菜”字樣,并在菜單、電商平臺詳情頁等顯著位置明示。同時,主料、配料、保質期、貯存條件、復熱方式等信息要求更加詳盡透明。這意味著消費者知情權和選擇權得到極大保障,也對食材配送企業的信息管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。
-
源頭管控,全程追溯: 新規強調嚴格落實企業主體責任,要求建立食品安全追溯體系,確保來源可查、去向可追。這對食材配送企業上游供應商的資質審核、原料驗收、過程控制以及自身倉儲物流環節的合規性提出了硬性指標。
二、食材配送企業的“陣痛”與挑戰
-
供應商體系重構: 新規對預制菜生產企業的資質、工藝、添加劑使用等要求大幅提高。食材配送企業原有的預制菜供應商池面臨洗牌,大量不符合新規要求的中小廠商將被淘汰。配送企業需投入大量精力重新篩選、審核、認證合規的優質供應商,成本增加,供應穩定性短期內可能受影響。
-
采購策略與庫存管理變革: “不添加防腐劑”的要求意味著對冷鏈物流的依賴度空前提高。即食、即熱類預制菜的保質期可能縮短,對配送時效、倉儲溫控精度要求更嚴。企業需優化采購計劃,減少長庫存,提升周轉效率,并投入更多成本升級冷鏈設施和監控系統。
-
信息流管理復雜度飆升: 強制標識和詳盡信息要求,意味著配送企業需要建立更強大的產品信息數據庫,并確保這些信息能準確、及時地傳遞給下游餐飲客戶或零售終端(如生鮮電商、商超)。這涉及到內部ERP系統的升級以及與客戶系統的對接,管理成本和IT投入增加。
-
成本壓力傳導: 上游生產企業為合規進行的設備升級、工藝改進、檢測成本增加,以及配送企業自身的冷鏈升級、管理成本上升,最終都可能部分傳導至下游客戶。如何在保證合規與質量的前提下,控制成本、維持價格競爭力,成為配送企業的核心課題。
三、破局之道:機遇蘊藏于合規升級之中
-
打造“優選供應鏈”,構建競爭壁壘: 主動擁抱新規,將合規性作為核心篩選標準,建立嚴格、透明的供應商準入和評價體系。聚焦與頭部、合規的預制菜工廠深度合作,甚至向上游延伸,參與定制化開發,打造穩定、安全、高品質的“優選預制菜供應鏈”。這將成為贏得中高端餐飲、連鎖餐飲及對安全要求高的C端客戶信任的核心競爭力。
-
強化冷鏈核心競爭力: 將冷鏈物流能力從“成本中心”轉變為“價值中心”。投資升級冷藏車、冷庫(尤其是多溫區庫),部署更精準的溫濕度實時監控與預警系統。探索共同配送、優化線路,提高冷鏈效率,降低單位成本。提供“全程冷鏈可視化”服務,增強客戶信心。
-
擁抱數字化,打通信息孤島: 升級供應鏈管理系統(SCM),實現從供應商到客戶的全鏈條數字化管理。確保預制菜產品的原料、生產批次、質檢報告、物流軌跡、溫控數據等信息可實時查詢、便捷傳遞。開發面向客戶的信息門戶或小程序,讓客戶一鍵獲取所需合規信息,提升服務體驗。
-
深化客戶合作,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: 從單純配送商轉型為“餐飲解決方案服務商”。利用對預制菜新規的深刻理解,為客戶提供合規咨詢、菜單合規性審核、儲存復熱指導等增值服務。幫助餐飲客戶優化后廚動線,適應預制菜操作流程,提升效率。
-
探索差異化品類與定制服務: 在滿足基礎合規的前提下,關注細分市場需求。例如,針對健康、健身人群開發“清潔標簽”(少添加)預制菜;為高端餐廳提供特色食材、手工制作的半成品;為連鎖快餐提供高度標準化的定制醬料包、腌制料包等。通過差異化服務提升附加值。
結語: 預制菜新規的出臺,絕非行業的“緊箍咒”,而是走向高質量發展的“助推器”。對于食材配送企業而言,短期陣痛不可避免,但長期來看,這是行業規范化、集中化發展的必然過程。誰能率先擁抱變化,將合規壓力轉化為供應鏈升級的動力,在食品安全、信息透明、冷鏈保障、增值服務等方面構筑堅實壁壘,誰就能在預制菜這個萬億級賽道的配送環節中脫穎而出,贏得未來。